让人欲罢不能的奇妙物语

世界奇妙物语于1990年启播,至今已经有27年历史了。人生能有几个10年?何况是10乘上3倍。至于我是如何接触奇妙世界的,久到我也忘记了。

说到《世奇》,就不能不提到本系列独一无二的主持人——墨镜大叔“塔摩利”,这位引导观众进入奇妙世界的“说书人”。


根据维基百科,塔摩利生于1945年,本名森田一义,艺名タモリ(tamori),其实就是把“森田”倒过来变成“田森”,日文假名写作タモリ。塔摩利虽然没有特定的从师修行的经历,但是兴趣爱好广泛,多才多艺,主持控场能力极强,被称作“聪明艺人的先驱”。

屈指一算,大叔从44岁那年就开始为《世奇》说书,今年他已经71岁啦。单是这个已经是种奇妙的缘分了。(中文译名塔摩利,也挺配合《世奇》那种玄玄怪怪的气氛)。

《世奇》,除了欣赏日本人的脑洞之外,对胆小的人来说还有另一种变态的乐趣。那种又怕又想看的感觉好比踏进了鬼屋 :)

你很难猜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。

人人都在推的“雪山凶灵”,我至今还没有勇气去看。

2001年的“奶奶”,本以为是走温馨路线的故事所以迟迟提不起兴趣去看。看完之后,却被结局的大逆转吓得无法动弹了。

更别提那些打正招牌吓你不死不罢休的故事了。

看吧~这些都是看了晚上得提着灯睡觉的故事~









据安德雷德 & 科恩(2010)的说法,看恐怖片时候我们的心理是矛盾的,因为我们能够同时体验到最恐惧和最快乐。

听起来似乎有点荒谬,不过这可是有科学认证的哦。心理学教授拉斐·阿道夫的研究发现,人类的恐惧和其他消极情绪由大脑的“杏仁体”控制,而快乐情绪产生时,额叶前部的大脑皮层则会与大脑其他部分共同参与这个过程。

有时候,杏仁体和额叶可以同时被激活,即同时激发了消极和积极两种极端的情绪。科恩的实验证明了恐怖片提供了这种“共激活作用”的特殊环境,这就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又怕又爱看。

还有一种说法是,人脑有种“保护结构”让人享受情节的当儿又能够与角色保持距离。

所以,偶而刺激刺激肾上腺素可以保持心理健康。但是长期沉溺在负面情绪里,可能就会容易变得神经质了。

《世奇》也有许多让人开怀的故事,想要轻松一下不要沉重的当儿,我会重温- 美女罐头,友子的长夜,才能玉,美女税。
  
《世奇》通常会邀请当时得令的演员担任主角。所以重温剧集的时候,真会让人感受到岁月这把杀猪刀的力量。以往的高人气明星,即使还活跃于鎂光灯前,也已经变成主角的爸妈叔嫂之类了。不然就是从高收视女王沦为票房毒药。

无论是什么风格的《世奇》,编剧都会尝试用浅白的语言说一个有深度的故事。虽然不是每个故事都是佳作,但可以保证每一季都至少有一,两集能叫观众拍案叫绝,大叹:“我估你不到啊!”

日本人的脑袋就像他们的国宝叮当一样,装有让小猫也疯狂的变态点子。

看得津津有味的观众也是变态的吧。

评论

  1. 何苦呢,看了又被惊吓又害怕又睡不着觉的;但人就是那样的矛盾,心里更怕更想去看的变态感觉。哎,我想我也是变态的!

    回复删除
    回复
    1. 人就是这么矛盾了。有喜欢被吓的观众,所以有变态的编剧 :)

      删除
  2. 看这样的戏总会丰富我们的思维,不会那么的一板一眼。=)

    回复删除
    回复
    1. 看到别人的脑洞那么大,除了佩服,还是佩服!

      删除
  3. 那么多要吓人的故事,每一个故事要做到意外的惊吓,想不到的结局,编故事的人也成魔了~:)

    回复删除
    回复
    1. 没错,的确是个魔性的民族啊~

      删除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