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, Missouri



三个血红的巨大广告牌,傲立在人烟罕至的公路旁,涂上了 - "RAPED WHILE DYING", "STILL NO ARRESTS?", 和"HOW COME, CHIEF WILLOUGHBY?" ,分别竖立在咫尺的距离。

表明看来,偌大广告牌的目的很简单,就是要让世人记得一位惨遭辣手摧花的女孩,和即将匿迹消声的公义。

竖立广告牌的人,是已然心碎力竭的母亲Mildred。表明看来,这是一位不畏强权的慈母,追求正义的一方。被谴责的Willoughby警长,应该就是那类没有责任感的坏警察了。坏警长手下还有一个类似狗腿子的警察Dixon,脑袋愚蠢,满脑种族偏见,浑身充满了一触即发的暴力倾向,还是个妈宝。

情节设定到了这里,却来了个U-turn,把观众脑海里的印象一点一点推翻。警长以往的建树不少,是社区里备受尊重的人物,有个温情脉脉的家,而且身怀绝症。

慈母生性冷酷暴戾,对警长的遭遇看似一点都不同情,自己也没有绝对的立场来攻击警长。她还常常在孩子面前爆粗,曾载着孩子酒后驾驶,惨死的女儿是个问题少女。

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。Mildred是位单亲妈妈,曾经活在警察前夫的家暴阴影下。她一人扛起整个家,靠着礼品店打工的收入抚养两名青春期的孩子。也许,要求Mildred在如此的常年累月里,孵化出温柔和善意是苛求了。因此,当她不经意地流露出一小瓣人性的光辉时,无论是多微弱,我都会偏心地将它放大来看。

Willoughby警长的睿智和幽默让这个角色完美得来不失人性化。也许导演并不主张煽情,但自杀的那段还是让我泪目了。

这部电影里有两场大火, 似乎在呼应着这句台词- All this anger,  it just begets greater anger,又似乎在催化着人格上的“蜕变”。另一位主角Dixon,在经历了无妄之灾后,偏执的心却稍稍变柔软了些。

电影处处高潮迭起,但总在悲情流露的那刻嘎然而止。导演安排了一个看起来淡淡,却暗示了好几种可能性的结局,看似云淡风轻的尾巴,暗藏着星星之火,Mildred和Dixon跟这个世界,和解得并不牢固。


广告牌在现实里确实存在,就在1998年,弗罗里达,乔治亚和阿拉巴马州交界处。导演兼剧本作家 Martin McDonagh经过该处时,发现好几个有关未破获刑事案件的广告牌:”我在想象什么人会弄这些广告牌,眼前浮现出一个母亲的形象,故事就呼之欲出了。”

假使有心人去剥茧抽丝,这些现实里的广告牌也许一点不比电影来得逊色。

评论

  1. 这电影没有人是坏人,只是生活不如所愿,每个人都有压力。

    对了,你还是流泪了~~:)

    回复删除
    回复
    1. 没有坏人,只有一些身不由己的人~
      女人是水做的,而且我的水龙头开关坏了~

      删除

发表评论